21世纪的档案工作是电子化、网络化的档案工作,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是来源于档案事业内部,而是来源于档案事业的外部,确切的说是档案载体和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快速发展,已深入到积极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它全方位改造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和传递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在这个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社会中所产生的档案,已不再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而是新型电子档案。在此,我们可将电子档案定义为法人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履行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由计算机系统处理和存储的机读材料和其它载体形式的记录。
电子档案发展存在的问题:
1.档案电子化管理逐渐普及,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电子化操作已成为文件运作的主要手段,档案文件的电子化输入、输出基本代替了手写记录。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够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更新,同时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技能,较高的文化素养。从人员现状来看,许多档案管理人员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2.档案信息电子化处理软件有待进一步统一。档案电子化处理不是仅仅依靠几台计算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形成统一的电子化处理软件平台。各个部门、行业、地区之间的电子档案种类各异,如需调用资料,还不能直接调用电子档案信息实现互通。
3.尚未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大部分办公网络在设计时,并未将档案电子化管理考虑其中,因此设计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4.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现有计算机存储设备,容量虽然很大,但面对呈几何级数发展的电子文件,总有穷尽的时候。而且应用软件的更新很快,许多早期形式的文件在新的软硬件环境下不能读取,即使同时期的电子文件也有应用软件不兼容的问题。在实行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的同时,建立一套适应电子化管理的档案管理体系十分重要。
5.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保密工作还需加强。电子档案的可复制、可修改,可实现较小载体存放大量文件,这既是他的优越性也是安全隐患之一。同时,计算机网络在方便文件交换传递的同时,各种计算机病毒、木马等有害程序,也给档案保密工作带来挑战。